生态环境改善,野生动物“抢镜”。6月3日,从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获悉,通过安装在野外的红外线自动感应触发相机,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捕捉到野猪、斑羚、鬣羚等大量野生动物的生活画面。其中,首次在当地发现的鬣羚、勺鸡等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5月5日,红外线自动相机在保护区大湖管理站拍摄到正在觅食的小麂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豫陕两省交界的灵宝市西部、小秦岭北麓,森林覆盖率达81.2%,是我省特有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红豆杉、水曲柳、香果树等13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豹、林麝、金雕、黑鹳、金猫等27种。
近年来,随着全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变化较大,有增多趋势。为更准确掌握区内动物资源分布情况,保护区管理局今年购置了10台红外线自动相机,并于4月份安装在野外重点监测区域。
小麂、鬣羚在丛林悠闲地散步,野猪趁着夜间出来觅食,经过一个多月监测试用,保护区已先后拍摄到各种野生动物照片和录像200余份,涉及的动物包括野猪、斑羚、鬣羚、果子狸、小麂、红嘴蓝鹊、红腹锦鸡、勺鸡、松雀鹰等。
“所谓红外相机监测技术,是最近几年被国内外广泛运用于野外大中型动物调查监测的一项新的技术方法。”保护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利用相机的红外线感应装置开展野外监测数据采集,可在不惊动野生动物的情况下24小时持续工作,如实、详细地记录其生存状况。这些监测数据能较客观地反映一个区域内物种的丰富度和变化趋势,将为今后更好地制定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据悉,2012年我省首次在太行山的修武、中站、博爱境内布设了4台红外线自动相机,由于布设数量较少,仅拍摄到了金钱豹、狍、野兔、短耳鸮等少量动物。目前,我省大部分保护区正在陆续购置相关设备,随着布设的监测点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布点技术逐渐成熟,将会有更多神秘的野生动物走入镜头。